首页

妍妍女王免费专区

时间:2025-05-28 08:11:19 作者:“湾区伶仃”号成功下水!大湾区将实现“吃鱼自由” 浏览量:18626

  5月27日,全球首艘自航式水体自然交换型养殖工船“湾区伶仃”号在广东江门成功下水,标志着我国深远海养殖迈向“科技牧海”新纪元。

  8万立方“水下宫殿”:重新定义海洋养殖空间

  “湾区伶仃”号深海养殖工船规模宏大,总长155.8米,型宽44米,型深24米,最大吃水深度达20米。与一般的渔船不同的是,“湾区伶仃”号水下部分并非封闭结构,而是由15根方形立柱,拼砌成一个“水下宫殿”。通过挂设渔网,隔出12个独立的养殖舱室,可同时开展多种鱼苗养殖,极大地丰富养殖类型。

  整船拥有近8万立方米的养殖空间,水量相当于32个标准游泳池,为鱼儿提供了广阔的自由游动空间,提升鱼苗活力和鱼肉品质。“湾区伶仃”号建成后,可年产5000吨鱼,是大湾区实现“吃鱼自由”的重要来源。

  智慧中枢:打造智能化“渔旅”融合海上渔场

  “湾区伶仃”号采用了先进的全电推进系统,拥有20千瓦的风力发电系统,能够满足静态养殖时的用电需求,助力船舶行业绿色发展。该船还拥有两台3600千瓦的舵桨机,就像有了一双有力的“鱼鳍”,3.8米直径的桨叶能够让她自由遨游于湾区海洋。

  “湾区伶仃”号搭载了高精度的GPS、北斗星导航定位系统,可实时报告航行水域的位置,为养殖人员作提醒。

  中交四航局航通公司总经理 黄红宇:在“游弋”的模式下,“湾区伶仃”号能够依据实时的海洋环境数据和鱼群分布情况,通过驱动螺旋桨运转,灵活调整航速、航向,精准找到适合养殖鱼群生长的水域。

  “湾区伶仃”号还在各个养殖舱室内安装了多个传感器和自动喂食系统,当局部海域水温异常或水质污染,“湾区伶仃”号可自动升高养殖舱室,减少水阻力,快速航行到理想水域,确保养殖鱼群安全质优。

  在静态养殖期间,“湾区伶仃”号还具备海上休闲功能,为游客提供垂钓、主题食宿等服务。

  (总台记者 魏星 郑澍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:全面推行“新八级工”职业技能等级制度

全球企业以实际行动看好中国,为中国经济、全球信心投下“信任票”。各国展商、贸易合作伙伴纷至沓来,进博会“朋友圈”越来越大。154个国家、地区和国际组织的来宾将齐聚展会,超过3400家企业参展,其中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达289家。从最初将商品、订单塞满“行李箱”,到如今直接将贸易总部落子上海、布局中国。进博会的溢出效应,不仅落实于日益丰富多元的商贸合作间,更体现在各国人民的温热感触中。“我们的未来一定和中国息息相关”“每参加一次进博会,我对中国梦的认同就更深一层”。

【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】互嵌融居 天山脚下绘就多民族一家亲

海南比科大项目总投资约10.49亿元,一期规划用地18.38万平方米(275.8亩),今日封顶建筑包括教学楼、实训楼、学生中心等。

海南岛内三大机场逐步恢复运行 8日计划执行航班391架次

“一票难求”折射了行业回暖的良好态势,也反映出供需矛盾、资源挤占等问题。寻找解决之策,不仅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也能更好呵护参观者热情、延续文化游热度,助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。

“2024医工交叉十大科技创新热点方向”在京发布

每年藏历九月前后,西藏雨季结束后,布达拉宫都要粉刷“美颜”。与往年相比,今年参与粉刷的民众格外多,多处粉刷点位更是排起了长队。搅拌涂料处,摆了不少信众及志愿者们带来的白糖、牛奶、红花、牛胶。因这些配料,布达拉宫的墙壁被不少网友形容为“泼甜墙”。

砥洎城悠久的“铜墙铁壁”、湘峪古堡的“藏兵洞”,历史悠久、雄伟气阔的皇城相府,大家无一不被太行古堡民居的东方文化和魅力深深折服,八音会表演更是令海外华文媒体人兴奋不已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